“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睆男【驮谏嚼镩L大,杜鵑自是最熟悉不過。每逢五月,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更能想到她的另一個名字——映山紅,她熱情澎湃地綻放,似乎要將整片山林燃盡。
芭蕉尖,地處三單鄉錢溪村章磨、西佑自然村,與佐村鎮香溪毗鄰,海拔764米,其實并不是高聳的山尖,而是一座山頭,因形如芭蕉扇而得名,也稱為芭蕉扇,古人稱之為靈山、圣山。
芭蕉尖為解元嶺頭章磨、西佑自然村西南屏障,村子與山頭之間有一塊綠意盎然的高山草甸,還有整片的高山茶園。四五月花期,那些隱匿在雜草灌木叢中的映山紅脫穎而出,猶如一團一團的火燒云,在山野間肆意綻放,蔚為壯觀。
山麓“草馬公寓”主人馬日升是芭蕉尖美景最忠誠的守護者,作為土生土長的西佑村人,他對芭蕉山的溝溝壑壑、花花草草最熟悉不過。前幾年從單位退休后,開始著魔般地開拓平整通往芭蕉尖的山路,日復一日拿著砍刀、鋤頭對布滿荊棘的小道“開戰”,最終使得原本無法通行的羊腸小道,蛻變成一條沿途美景不斷的登山健身游步道。他早就預料到,那點綴在山林間的叢叢簇簇杜鵑花燃燒的火焰,必將引得無數現代人為之沉醉。
從“草馬公寓”出發,沿著屋后錯落的石階拾階而上,穿過覆盆子種植地和散落的茶園,緩行二十來分鐘,來到一個埡口,芭蕉尖便橫亙在了眼前;鸺t的杜鵑花已映入眼簾,走過一段平坦的山路,就是芭蕉尖的入口了。踏上登山步道,就不斷地遇到驚喜,兩旁時不時有杜鵑花探出頭來,像是在故意勾引你,你可以聞聞她的芳香,也可以摘下幾朵放進嘴里嚼一嚼,一股清甜清酸清新瞬間將你征服。走進芭蕉尖,你才會發現,原來杜鵑花有那么多絢麗的色彩,她們形態各異,風情萬種,如錦似茵,芬芳沁人……
“蒼然澗底色,云濕煙霏霏!背烁魃霹N,山上還“奇松”遍地,松樹都擁有寫著“觀賞松請保護”的“護身符”。接近山頂,身形各異的松樹隨處可見。有的飽經風霜卻蒼勁有力,像是歷經歲月洗禮的智者;有的枝干蟠曲往外展延,像是熱情迎客的主人;有的冠如傘蓋挺天拔地,像是叱咤風云的俠客……
站在山頂舉目遠眺,綿綿青山中杜鵑花萬紫千紅,浩瀚似海;遠處山巒云霧縹緲,神秘嫵媚。西甑山、八面山遙相呼應,東白山上轉動的風機似乎在訴說牛郎織女的不老愛情傳說。
東陽北鄉流傳著這樣一段順口溜:煤煤的一塊山(巍山),白白的一塊炭(白坦),稱稱只五兩(吳良)。白坦村的宗祠大門正對芭蕉尖,相傳是為了汲取芭蕉尖的靈氣:芭蕉扇扇白坦(白炭),越扇越紅火!
芭蕉尖不高,但芭蕉尖頂峰處的弓形石洞——太祖洞可大有來頭。從前這山洞里供奉著一尊太祖爺爺,相傳太祖爺爺能保佑二十四都(今青溪片)黎民百姓風調雨順。解放前某年夏天,東陽高溫干旱,連續兩個多月滴雨未下,田間農作物都已枯萎。章磨、西佑村民組織起來向太祖爺爺求雨,說來也怪,儀式剛結束就下了場大雨,第二天又下了一場,而和章磨、西佑相鄰的前坑村卻沒有一滴甘霖。第三天,前坑村民也來向太祖爺爺求雨,如愿以償,這令西營鄉石井坑村人很是羨慕,派人來請太祖爺爺,也如愿下了場大雨。
石井坑村向有知恩圖報的傳統,在送回太祖爺爺時,村民專門請章磨村負責供奉太祖爺的“德門”鄭小茍和太祖“交流”,得知太祖爺爺要一場“高高低低”也就是“疊羅漢”作為謝禮,小小的石井坑村傾盡財力和人力,用“疊羅漢”的儀式熱熱鬧鬧地將太祖爺爺送回太祖洞。
后來,玠溪(今嵊州貴門鄉)村民得知太祖爺爺有求必應,也前來求請?捎捎讷d溪村不屬于二十四都,加上兩村之間平時往來不多,章磨、西佑村民沒有答應。玠溪派出一幫會拳術的村民,強行要把太祖爺爺接走,爭搶中太祖爺爺的上半身被玠溪人抬走了,然而那一次玠溪只是下了點“掃地雨”。
傳說總歸是傳說。站在芭蕉尖頂峰,松濤聲聲如海嘯,眼底盡收映山紅。和藍天白云對話,思緒海闊天空:人的一生,應如杜鵑一樣深深扎根平凡的土地,面對狂風暴雨不屈服,面對陽光燦爛不矯情,以傲視風霜雨雪的姿態,堅強成長。
“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檨,清溪倒照映山紅!边@個五月,我在芭蕉尖等你。你若不去,花自開放;你若去了,花不負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