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東陽市國榮農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設為主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首頁 >
    筆耕不輟 他在10年里著書14本 書寫東陽傳統文化記憶
    日期:2020-11-10 13:57:25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倍潭處资,我們卻已不懂從前——從前的器具,從前的語言,從前的風俗,從前的種種。
    如果你問一個年輕人“鑊灶廈”是什么?他多半搖搖頭。一個多讀了一點書的人,或許會從書上得知“弄璋弄瓦”是古人代指生兒還是生女,卻不知道自己的家鄉,人們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報知生男還是生女——一把系上紅繩子的酒壺,生男系紅繩于壺嘴,生女則系于壺把。你系了,人家就懂了。
    在東陽,一位老人致力于把從前大家都懂但現在很多人已經不懂了的東西告訴后人。他叫龔明偉,今年68歲,退休前是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退休后仍然孜孜不倦地整理東陽傳統文化。短短10年間,他主編或參與編寫的書多達14本。
    兩年前一場大病,讓他消瘦了20公斤,手術后躺在病床上,他還在堅持校對書稿!傲酎c東西給后人,不枉世上走一遭。這是我的心愿。我想,現在我的心愿已經基本達成了!弊诖斑叺囊巫由,龔明偉有點動情,又有些寬慰。窗外是一棵青梅樹,他兩年前栽下的,如今已果實累累。
    一點一滴積累,掌握了東陽民俗大量的一手資料
    龔明偉在客廳里做了一面小小的展示墻,用細細的魚線精心地把14本書“鑲嵌”在墻上,此外還有各種榮譽證書,以及一個小小的信封,信封上有“中共中央宣傳部”的落款。2011年,中組部、中宣部等部門組成的檢查組來東陽檢查宣傳文化隊伍建設工作,同時慰問在文化戰線工作30年以上的老同志,龔明偉作為東陽市唯一的人選,接受了慰問。這個裝慰問金的小信封,他一直精心保留著。
    這些都是他半輩子從事文化工作的最好見證。
    1981年,龔明偉成了東風公社的一名文化干部。1984年開始學攝影,1986年,到東陽市文化館當攝影干部,1993年,他成為東陽市第一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拔遗牡氖敲袼,我也得益于拍民俗!彼f,“因為工作的關系經常下鄉,我就隨身帶一個照相機,碰到殺年豬、婚禮什么的就拍下來。那個時候結婚是真正的十里紅妝,迎親的隊伍很長很長……”龔明偉是個有心人,一次在盧宅看到有人染布,他就問是不是要辦喜事,對方說是。他和她約好,到了辦喜事的時候能否通知一下,他來拍攝。從前人們籌備婚禮的時間很長,春天染布,之后慢慢置辦嫁妝,到了臘月才辦婚禮。那次,他拍下了婚禮的全過程。
    那些年,他跑遍東陽的各個鄉村,別人笑稱他是一張“東陽糧票”。就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他掌握了東陽民俗大量的一手資料。
    2003年,浙江省開展民間藝術普查,到2007年,更名為非遺普查。東陽作為省試點縣市,抽調11個人進行普查工作!鞍肽陼r間里,我們普查了5000多個項目,我一一進行篩選,最后篩選出1000多個!睆哪菚r起,龔明偉的工作重心轉向非遺保護和傳承,在他擔任東陽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期間,東陽成功申報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26項省級非遺。
    2011年12月,龔明偉告別了從事30年的文化工作,光榮退休。按理說,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該歇歇了。而且,他的睡眠一直不好,即便吃了兩顆安眠藥也只能睡上兩個小時。退休后,家里人都希望他能夠好好休息?墒,他心里卻很著急:“我手頭還有這么多資料,腦子里還有很多東西想挖掘出來留給后人呢!”于是,他四處尋找能夠發揮余熱的機會!胺浅8屑|陽市政協原主席王正明和東陽市政協文史委,幫我達成了心愿!彼尤霒|陽市政協第13屆文史委,懷著滿腔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編書的工作中去。
    2013年,龔明偉參與《東陽方言語匯》的編輯工作,并負責插圖的繪制。他向朋友請教,朋友給他發來《中國農典》電子書,里面有很多插圖。這些插圖基本上是北方地區農具,沒什么參考價值,卻讓他受到了啟發,一個念頭在心里發芽:把東陽農耕文化里的傳統器具收集起來,編著成書,不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從“鑊灶廈”開始,他著手復原農耕時代的東陽農家記憶!拌Z灶廈”就是從前的人們對“廚房”的稱呼。憑借兒時記憶,他把東陽傳統的“鑊灶廈”布局和擺件一一付諸筆端。一幅線描圖,他畫了一個多月,六易其稿,每畫一次就請村里的老人家看看,有沒有什么遺漏。廚房擺件93種,每一種他都注上名稱,一些普通話無法發音的方言,還標注了國際音標。
    這幅昔日農家廚房圖在《東陽日報》刊登后,勾起了許許多多讀者的兒時記憶。龔明偉一鼓作氣,又畫了昔日農家房間圖、昔日農家客堂圖。如果仔細觀看三幅圖你就會發現,廚房里的器具畫得要比其他兩幅圖“粗糙”一點,這是他有意為之。因為在農村,廚房器具的工匠活比較粗糙,因此,廚房里的器具他是徒手畫的,客堂、房間里的器具,則是用尺子工工整整畫出來的。小小的細節,足見其用心。
    之后編的《東陽民俗》一書,他除了負責部分文字采寫外,還承擔起全書的插圖、繪圖工作,幾十年來的民俗照片積累派上了用場。
    編書之余,他仍然步履不停,為東陽傳統民俗的保護和傳承而奔走:設計民俗展館、指導民俗活動……2014年,龔明偉成功挖掘的儺戲(東陽傀儡戲),列為浙江省56個地方小戲之一,這也是東陽唯一入選的地方劇種。
    一場對于東陽傳統器具系統性的搜集、挖掘和整理
    從2014年開始,龔明偉作為執行主編,開始編輯《東陽傳統器具》一書!霸S多優秀的傳統手工技藝和生產技術已淡出年輕人視野,大量以竹木等材質為主的傳統器具也被工業化生產的塑料不銹鋼制品所取代,其湮滅和消亡的速度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若不重視拯救和傳承,許多傳統器具將被歷史遺忘而不復存在,其所承載的文化信息也將永遠消失……”這是一場對于東陽傳統器具系統性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工程,花了兩年時間。
    先是由東陽市老干部攝影協會成員,在東陽全市撒網式地尋找生產工具、生活用具,拍照、量尺寸、記錄建檔,寧濫毋缺,多多益善。每月25日,龔明偉召集他們一起開個會,講評照片,有些照片來來回回拍了好幾次。
    書中收錄的上千張照片,每一張他都精心摳圖。最難的是花床,因為鏤刻工藝非常繁復,他相當于用摳圖軟件把花床重新“雕刻”了一遍。摳一張花床圖片,要花費一整天時間!熬媲缶、寧缺毋濫、確保質量”,這是他給自己提的編輯要求。既要保證圖片的質量,也要確保文字的準確,還要考慮東陽南北鄉的全面性,為此,各種形式的分析會開了10多次,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查漏補缺,不斷調整完善……
    經過兩年努力,《東陽傳統器具》列為東陽市政協文史資料選輯第34輯面世,分為上下兩冊,共606頁。農耕時代東陽人的生產、生活用具圖文并茂地展現在大家面前。這沉甸甸的兩本書,是龔明偉自己最滿意的“成果”。
    “我們不想回到那個時代,但不能忘記造就了我們的那個時代!边@是龔明偉退而不休滿懷熱忱給后人留下文化記憶的初衷。他說,文化的傳承有兩種:活態的傳承、科學的記錄,“當一種文化不能進行活態傳承時,我們能做的就是,保存它們最后的記憶”。不管是活態傳承還是科學記錄,他都盡了最大的努力。
    龔明偉在墻上掛了一幅他的鑿花作品《桃園三結義 蜀漢五虎將》。這是他自己設計創作的。騎在馬上的幾員虎將栩栩如生,似乎要從墻上奔騰而下。作品的細節處更是顯示著他的用心:作品主體的上端是云紋,就像古代的工匠一樣,他在云紋中不露痕跡地“隱藏”了自己的名字——明偉。下端是野草開花結籽的花紋,寓意著英雄們從草莽中來,卻開出了人生燦爛的花朵,結出了成功的籽實。
    正是暮春時節,野草正默默開它的花,結它的籽,待到風來,種子飄向遠方,落地發芽。
    上一篇   東陽市登山協會【踏秋】系列活動之---走進三單芭蕉尖!  
      晨讀丨芭蕉尖上杜鵑紅    下一篇
        推薦新聞
    •秋季宜吃綠色蔬菜萵筍,它功效 •綠色蔬菜種植技術要點!
    •綠色果品的執行標準 •晨讀丨芭蕉尖上杜鵑紅
    •筆耕不輟 他在10年里著書1 •東陽市登山協會【踏秋】系列活
    © 2020 版權所有:東陽市國榮農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浙ICP備2020037841號-1      浙公網安備 33078302100483號  技術支持金華億途
    给大家推荐一下在线 | 国产传媒61 精品O_在线 | 国产精品99传媒_在线 | 国产精品99传媒丿